跳到主要内容

2 篇文档带有标签「意思表示」

查看所有标签

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原理 - 2025民法主观精讲-专题精讲

本文介绍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原理,包括其与事实行为的区别、法定分类和学理分类。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意思表示设立、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,如合同、遗嘱等;而事实行为则不以设立法律关系为目的,法律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,如侵权、创作等。民事法律行为按意思表示数量分为单方、多方和决议行为;按效果意思分为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;按效力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。文中还通过案例和练习帮助理解相关概念。

考点七:意思表示理论 - 2025 刑法主客观一体-专题精讲

本文详细阐述了意思表示理论,包括意思表示的类型、生效规则和解释规则。意思表示分为无相对人和有相对人两类,其生效时点因类型和形式而异。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完成时生效,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则在到达相对人时生效。意思表示的解释应遵循《民法典》第142条的规定,采用文义解释、整体解释等方法,并结合诚信原则确定其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