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4 篇文档带有标签「民事法律行为」

查看所有标签

序言 - 2025民法主观精讲-专题精讲

本文是关于《民法典》中民事法律行为的专题复习提要,主要涉及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原理、效力及附条件和附期限的特殊民事法律行为。文中还对民事法律事实进行了体系划分,包括表意行为(单方、多方、决议)和非表意行为(如无因管理、不当得利等),以及自然事件、社会事件等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备考重点。

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原理 - 2025民法主观精讲-专题精讲

本文介绍了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原理,包括其与事实行为的区别、法定分类和学理分类。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意思表示设立、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,如合同、遗嘱等;而事实行为则不以设立法律关系为目的,法律效果由法律直接规定,如侵权、创作等。民事法律行为按意思表示数量分为单方、多方和决议行为;按效果意思分为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;按效力分为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。文中还通过案例和练习帮助理解相关概念。

第三节 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 - 2025民法主观精讲-专题精讲

本文介绍了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,包括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。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以不确定的条件决定生效或失效,分为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、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。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以确定的期限决定效力的发生或终止,分为始期和终期。文中还通过案例分析了条件或期限的适用情况,并探讨了“拟制效力”等规则。

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- 2025民法主观精讲-专题精讲

本文详细探讨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,包括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、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、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。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满足“强、公、主、意”四个要件;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违反强制性规定、违背公序良俗等五种情形;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第三人追认;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、欺诈、胁迫和显失公平四种情形。文中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帮助理解相关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