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节 刑法的功能
问题
影片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中,被冤枉而坐牢的男主角,越狱后如果被抓了回来,要不要判他脱逃罪?(越狱案)
刑法 = 犯罪 + 刑罚。刑法学是一门技术活,主要任务是如何定罪、如何量刑。刑法有两大功能:
一、保护法益
法益,是指刑法保护的利益。例如,刑法设立故意杀人罪,保护的法益是人的生命;设立盗窃罪,保护的法益是人的财产权。一个罪名的保护法益也被称为保护客体或犯罪客体。犯罪是指侵害法益的行为。(2015年第9题) ①
[注意] 法益的解释功能。前文讲到目的解释。刑法的保护目的就是法益。目的解释,就是用法益来解释罪名的构成要件。
例
(2022年主观题),乙常年在国外,国内的房子常年是个空房子。甲潜入该房子,住了一个月。甲是否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?
- 多数说认为,该罪的保护法益是住宅的居住生活安宁状态。空房子无人居住,不存在居住生活的安宁状态。甲没有侵犯居住生活的安宁状态,因此不构成该罪。
- 少数说认为,该罪的保护法益是居住者的进入许可权。未经乙同意,甲擅闯民宅,侵犯了乙的进入许可权,因此构成本罪。
二、保障人权
这是指刑法在打击犯罪、保护法益的同时,也应保障人权,严格依据刑法来定罪处罚。刑法不仅是“善良人的大宪章”,也是“犯罪人的大宪章”。过去,我们往往只强调刑法的任务是打击犯罪。实际上,若刑法的任务仅限于此,那么不制定刑法,打击犯罪的效果反倒更好,因为没有约束,想怎么打击就怎么打击。之所以制定刑法,就是为了约束司法机关,在打击犯罪时不能侵犯人权。
[注意] 保护法益与保障人权的冲突。若一味侧重保护法益,则容易认定为有罪。若一味侧重保障人权,则容易认定为无罪。
结论:两大功能冲突时,优先保障人权。例如,本节开头“越狱案”中,如果侧重保护法益(监狱秩序),则应判脱逃罪。如果侧重保障人权,则不应判脱逃罪。司法解释的结论是:优先保障人权,不以脱逃罪论处 ②。